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掀起低空經濟發展熱潮,中山正以老牌製造業城市的產業底蘊和區位優勢,全力切入這一新興賽道。近期,中山在產業鏈建設、應用場景推動和區域協作方面頻頻出招,逐步形成「研發+製造+應用」的產業生態,與深圳、廣州、珠海三大低空經濟核心城市共構灣區新格局。
儘管低空經濟屬於新興產業,中山卻已快速切入並完成初步布局。作為代表企業,御風未來在中山市坦洲鎮投建佔地40畝的研發生產基地,聚焦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的整機研發、試飛與量產。該公司已完成超過4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成為國內低空經濟領域的矚目新星。未來,該基地還將引入上下游企業,推動形成完整產業鏈。
其他鎮街也同步發力:阜沙鎮今年5月成功獲批省級航空飛行營地,正申報國家級資質,並啟動低空經濟產業基地建設;板芙鎮的國際無人機智能製造基地則計劃打造涵蓋產學研展全鏈條的生態智造園區。
2024年7月,中山正式出台《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明確提出至2027年聚集300家相關企業,實現產值破百億元,形成特色鮮明的低空智造產業體系。
搶佔應用場景主陣地
地處大灣區幾何中心的中山,因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車而進一步打通與深圳、廣州、珠海的交通聯繫,極大縮短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這一變化也為中山低空經濟項目創造了更多應用場景與合作空間。